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项目 > 各族青年团结联心行动
时间:2025-03-03 点击: 2 次 作者: 来源:
山东共青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引领各族青年奔赴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建功立业,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和健康成长,在祖国西部描绘出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画卷。
鲁东大学实验小学与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师生代表开展研学活动
一场旅行
“泰山天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稚嫩的呐喊声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152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的青少年正在夏日的大明湖畔合影留念。在这里,为期10天的鲁喀青少年手拉手融情夏令营正式拉开了帷幕,小朋友们将走进济南、泰安、济宁、日照,体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参观山东红色资源。
第三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鲁新青少年手拉手”“鲁藏青少年手拉手”等项目被纳入全省工作“大盘子”,每年专项资金从300万元增加到820万元。累计2000余名来自新疆、西藏的各族青少年一起游“三孔”、赏泉水、登泰山,礼敬先师、手“读”论语,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寻历史名人足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参观科技馆和海洋公园,尽享亲山近海的乐趣,感受祖国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山东各族青少年结对联谊,同上一堂课、同唱一首歌,在了解交流、共学互助中结交朋友、增进感情,在心中埋下一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一封书信
书信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温暖与浪漫,一封小小的书信将鲁疆、鲁藏青少年紧紧连接在一起——“特别高兴能认识你,亲爱的西藏小伙伴,虽然相隔千里,但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聂拉木,聂拉木是个雪原之地,有许多草药,如雪莲、夏草等。希望你有机会到西藏做客,我会热情欢迎你的到来,也会带你去参观西藏的美景。”
2021年以来,山东共青团持续开展“书信手拉手”结对活动,新疆、西藏与山东的1.3万余名各族青少年结成对子,通过定期互通书信等方式搭建互联互通的友谊桥梁,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联系,深化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融情教育。
一支队伍
山东共青团将培养青年与开展对口支援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引导广大山东青少年积极投身对口支援工作,在志愿服务中实现鲁疆、鲁藏青少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双向奔赴。
2021年11月,山东共青团联合省援疆指挥部打造“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支教志愿服务品牌,依托“七海公益云支教”志愿组织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宣讲民族团结理论政策、讲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举办传统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三个方面开展支教志愿服务,累计吸引省内30余所高校上千支队伍近3万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其中,构建起党委政府+高校+志愿组织的“三位一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工作共同体,累计覆盖受援地中小学生23万余人次。
山东作为最早实施西部计划的省份之一,20年来累计组织发动1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输送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3709人,派出人数居全国首位。
一间小屋
宽敞明亮的小屋里,笔尖在沙沙作响,来自青海海北州海晏县的小达鑫正聚精会神完成假期作业。小达鑫的父亲在2017年因意外导致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面对家庭的变故,小达鑫时常感觉到孤独,渴望着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2021年以来,为了让民族地区青少年也能像山东的小朋友一样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山东共青团将“希望小屋”建设标准、使用管理、志愿服务等整套工作模式、先进工作经验带到青海、西藏,会同当地团组织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对建档立卡家庭8至14岁孩子的学居现状进行了摸排、核实,切实把“希望小屋”建在最需要的地方,让最困难家庭的孩子得到帮助。
“希望小屋,家的温度,一方文明的沃土,与新时代同步……”伴随着“希望小屋”爱的音符,山东共青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希望小屋”项目累计募集资金491万元,建设“希望小屋”455间,455名民族地区困境儿童有了自己的独立学居空间,有了干净的书桌、温暖的小床,有了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爱护。
支持青海、西藏建设“希望小屋”,是山东共青团落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让民族地区困境儿童享受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的有效探索与尝试。
山海有归期,青意代相传。对口支援工作是一场接力跑,山东共青团将一棒接一棒跑下去,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积极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坚持“输血”“造血”双向发力,不断擦亮鲁疆、鲁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品牌,为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持续汇入青春力量。
(转自《中国共青团》2025年第04期)
友情链接Link
技术支持:开创云